您的位置 >> 搏疫先锋

搏疫先锋丨我的兄弟在里面干,我不能站在外面看

时间:2020-02-10 17:27:44  来源:大庆融媒体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势不可挡的传播速度蔓延,龙南医院甲乳血管外科病房的医生们集体主动请战,进驻发热隔离病房,驻守抗疫第一线,用最美逆行者的身姿,为百姓筑起一道道“防疫墙”。
    共产党员、乳腺外科主任宋文卿,得知医院要组建发热病房的消息,宋文卿还未来得及和海南的父母说声再见,就带着妻儿坐上了返回医院的飞机。路上他一直在和院领导请战。“我的兄弟在里面干,我不能站在外面看!我强烈要求进入发热病房!”院里规定主任不能进入隔离病房,但宋文卿的大爱与执着深深打动了领导,特批他成为了第一个进入隔离病房的外科主任。
    他带领本科医护人员吃住在一起,一起学习防护用品使用流程,不但从工作上,还从生活上、心理上鼓励全科人员英勇抗战,以实际行动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他的皮肤被防护服“捂”白起泡,脸上多处勒“红”、过敏肿痛。
脱下隔离服 宋文卿的脸上的勒痕和手上的白泡
正在他奋战的时候,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海南的父亲病危。考虑到隔离病房内的患者,宋文卿主动要求继续工作,让姐姐替他尽孝。院领导得知,几次劝宋文卿去看父亲,他含泪拒绝了:“我要对病房里的患者负责,我父母会理解我的。”直到这个时候宋文卿的母亲才知道他已经进入隔离病房,也表示了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共产党员、甲乳血管外科医生郭青鑫和医生肖宁,接到支援通知时,他们就知道会有一场硬仗要打,很长时间不能回家,把洗漱用品一股脑都装上了。为了减少污染机会,避免交叉感染,他俩决定把头发剃了。男值班室里,宋文卿临时成了理发师,他就地取材,拿两块塑料袋,挖两窟窿给他俩套上,不一会儿就剃光了两名医生的满头黑发。剃的时候还能有说有笑,可看着两个光秃秃的脑袋,宋主任却哽咽了。他俩笑着安慰主任说:“早都想换个头型了,没想到一步到位了。”
 
郭青鑫
 
肖宁
共产党员李岩松,两年前曾因心梗做的心脏支架手术,最近病情有些反复。这次疫情来时,他义无反顾地冲在了发热门诊第一线,到现在已经奋战十天了。他跟科室其他医生一样值班倒班,丝毫看不出他是病人。在值班的12小时里,他不吃不喝不上厕所,随身携带的降压、抗凝等7种药物,也只能在上班前一股脑吃进去。面对大家的的关切,总是笑着说“没问题”。
李岩松
医生赵庆楠的妻子也是一名医生,现在怀孕三个月了,正需要人照顾。赵庆楠和妻子说好,“先顾大家,再顾小家”。在他的带动下,她的妻子也在请战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想跟他并肩作战。
  
赵庆楠
医生何代玉,是最早进入发热门诊的医生,复杂紧张的医疗工作,何代玉身体吃不消,开始发烧。面对同仁们关切的目光,他却安慰起大伙来。经过医院多次检测,最后结果均为阴性,这让大家都松了一口气。虽然何代玉还在持续的隔离和治疗,但他一直关心前线的同事们,经常打电话关心他的同事们。
何代玉上小学三年级的女儿,给他写信表达对他的思念。
 
何代玉
     “很多人不理解,此次“新冠”主要是传染感染性疾病,需要的一般都是内科医生,像我们这样的外科医生进入隔离病房,能行吗?”面对质疑,宋文卿说:“这场战“疫”什么时间能结束,现在都还未确定,可能会需要一段时间,内科医生大多是女同事,长期奋战最前沿,体力上会有很大消耗,而我们外科医生大多是男同志,以前经常在手术台上,练就了,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的忍功,我们也是临床专业毕业的,虽然可能不如专科医生,但是在最前沿接触患者掌握第一手资料,观察病情,我们没问题,我们在病人身边多做些事她们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治疗中,我们是男人,这种时候,必须冲在前面!”
    这是关心,这是大爱,这是责任、这是担当!因为爱,所以温暖。他们在艰苦环境下的笑脸,让我们看到了龙南医院医护人员的无私与奉献、勇敢而坚定乐观和坚强,给所有医护人员和在生死线上挣扎的病患带来了信心和力量。
相信,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龙医人,一定会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本站英文域名:www.dqrtv.cn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59-4606752
主管:中共大庆市委宣传部 大庆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大庆市融媒体中心(大庆广播电视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本网举报邮箱:dqgbdst@sina.cn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108320065 黑ICP备190054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