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防护科普
一文看懂!气溶胶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时间:2020-02-09 15:35:11 来源:央视网

1.个头小小,如漆似胶,能飞会飘
可能大家都有过这种经历:走在楼道里甚至路上,明明周围几十米之内都没有人,但仍然可以闻到烟味。我们闻到的其实是烟草燃烧后形成的颗粒。
越小的颗粒,空气的黏性作用就越明显。微米级的颗粒在空气中像是芝麻撒在蜂蜜里,沉降速度很慢。1微米的颗粒,在静止空气中沉降时间就达到1小时以上。而环境中又总有风吹草动,于是这些颗粒几乎永远不会沉降,始终停留在空气中。这也是为什么抽烟的人早已经消失不见,烟味还久久不散的原因。
这种在气体中稳定分散悬浮的液态或固体小颗粒就叫做气溶胶(aerosol)。之所以翻译为 “胶”,大约就是取颗粒与媒介之间黏黏糊糊、难分难舍之意。
2.“粪口传播”的方式可能是气溶胶
“粪口传播” 最可能通过气溶胶和呼吸传播。这是因为与呼吸活动类似,排泄活动也可以产生气溶胶。排泄活动也是牵扯到软物质和复杂流体(液体和气体)的力学过程,这些过程甚至可能比较剧烈,因此产生气溶胶也是很自然的。
气溶胶的传播距离之远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一个相关的研究证据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地区涉及437个马场的马流感传播事件。这些马场间距平均距离约为1公里,最远达13公里。马流感开始时,隔离政策的宣传和执行都很到位,没有马与马的近距离直接接触,但仍发现很多马被感染。原来,感染区域与风向也密切相关:马流感在气溶胶模式在固定风向的作用下可能具备公里级的超长距离的传播能力。
3.温和的呼吸:防不胜防的危险
与喷嚏、咳嗽、说话相比,病毒携带者的正常呼吸是最温和的活动,但也是最防不胜防的。在呼吸的时候,肺部在做大量、长时间的雾化,并且雾化的颗粒极小。病毒携带者哪怕不咳嗽、不打喷嚏,也可能悄无声息地不间断地释放含病毒的气溶胶。
科学家发展了动物模型来研究病毒在哺乳动物间的传播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甲流的几内亚猪(guinea pig)模型。感染了甲流的几内亚猪会有发热症状,但是不咳嗽,这就排除了大飞沫传染的可能性。但研究发现,相距三英尺的两个笼子中的几内亚猪仍然可以被感染,这是呼吸导致的气溶胶传染模式的有力证据。
4.病毒浓度或随距离急剧下降
当然,我们也无需太过担心。即使病毒能通过气溶胶进行长距离传播,随着距离的增长,病毒浓度也会急剧下降,会达到远远低于感染剂量的水平。
- ·李世峰调研文旅产业发展及假期相关场...
- ·李世峰主持大庆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 ·李世峰到各县区调研、开展包联服务
- ·李世峰调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 ·李岩松到企业调研宣讲政策、解决问题
- ·大庆师范学院召开建校60周年高质量发...
- ·李世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大庆...
- ·关于推荐包蕾同志参加全国十佳新闻工...
- ·李岩松: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做好供热...
- ·大庆举行危化品事故处置综合应急演练
- ·李岩松检查粉尘涉爆及危化企业问题整...
- ·李世峰主持大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
- ·李世峰调研大庆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感...
- ·李世峰:全方位提升大庆数字经济竞争...
- ·大庆市领导集体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