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之家”的37年“护旗”路
嘉兴南湖上摆渡的画舫快要靠岸,张新志一个箭步冲上前,熟练地拿起船头的缆绳跳到岸边,缓缓地把画舫拉向停泊位,固定好缆绳后引导参观者下船,待大家都安全上岸,他跟开船的师傅挥挥手喊了一句“谢谢”,最后一个走在队伍里。 尽管已经退休三年,每每和朋友们一起到南湖瞻仰红船,张新志总是保持着工作时的习惯,“南湖上、红船边,就像我的家一样。”守护红船,张新志有着对家庭一般的责任感,他的妻子和女儿——两代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也在同样的地方传承着对红船的守护。 20世纪80年代,原为京剧团演员的张新志和徐金巧夫妻,先后进入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张新志从事红船保护工作,徐金巧成为第一代讲解员。 从戏台上唱念做打的武生到心细如发的文物保护者,张新志起初很不适应。首先,是要克服户外工作的恶劣气候环境。冬天,湖心岛上寒风刺骨,不管穿多厚的衣服都是钻心的凉;黄梅季湿气蔓延,常常胸闷喘不上气;夏天仅有一把油布遮阳伞,蚊虫飞舞、酷暑难耐…… “看着前辈们任劳任怨地坚守,年轻的我读懂了守护红船的初心,我们守的不仅仅是红船,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张新志回忆,20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女儿正发着高烧,他看到天气预报说台风要来,便嘱咐妻子照顾好女儿,而他自己立刻赶往南湖。 “那时湖上风浪很大,红船撞击着水泥筑成的湖岸,木板很有可能撞裂。”张新志和同事没有多想,一起跳入湖中用身体挡住红船,同时紧紧拽牢红船防止倾斜,配合岸上的同事用木棍和绳索固定红船位置。 等到风浪渐小,反复确认红船不会再遇险,他们才爬上岸。那一次,张新志和同事在岛上待了七天七夜,轮流值班守在红船边。 张新志还不断钻研红船养护技术。红船一年一小修,两年一大修,每年的保养从7月下旬开始,到国庆节前结束,张新志和同事们要将1000多个零件逐个拆下,更换变形或开裂的木板,再一遍遍地重刷桐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停泊在湖心岛畔的红船已历经60多年,这与张新志和他同事们的努力分不开。 妻子徐金巧比张新志早一年进入南湖革命纪念馆工作。与丈夫一样,她也面临职业角色转化的种种困难。“讲解词基本是一个大纲,里面的内容故事是有‘血肉’的,要讲解员根据自己的表达方式去填补,最大的挑战就是历史知识储备不足。”为了补上这一课,徐金巧在正式上岗前天天泡在图书馆、档案馆,还向各个领域的专家请教与红船、南湖相关的知识。 父母对红船的感情也延续到女儿张一身上。小时候的张一经常看着母亲在纪念馆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大学毕业后她被南湖革命纪念馆录取成为讲解员,从母亲手中接过了接力棒,继续传播红船故事。 “成为讲解员后才真正理解父母对红船的热爱和执着。”张一说,她看到许多党员在红船边重温入党誓词时激动流泪,深厚而浓烈的感情令她动容,“我要把立志做大事的心,融入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把每件小事做细做好。父母在工作岗位上这样践行,我也会跟随他们的足迹。” 一家三口多年来在南湖红船边留下了很多合影,这是一个家庭的珍贵记录,也是人民对红船朴素情感的真实写照。今年8月,以张新志一家人为原型的电影《秀水泱泱》将要上映,“红船之家”的故事仍在续写。 |
- ·李世峰调研文旅产业发展及假期相关场...
- ·李世峰主持大庆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
- ·李世峰到各县区调研、开展包联服务
- ·李世峰调研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
- ·李岩松到企业调研宣讲政策、解决问题
- ·大庆师范学院召开建校60周年高质量发...
- ·李世峰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大庆...
- ·关于推荐包蕾同志参加全国十佳新闻工...
- ·李岩松:有头有尾、善始善终做好供热...
- ·大庆举行危化品事故处置综合应急演练
- ·李岩松检查粉尘涉爆及危化企业问题整...
- ·李世峰主持大庆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
- ·李世峰调研大庆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感...
- ·李世峰:全方位提升大庆数字经济竞争...
- ·大庆市领导集体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